您的位置: 首页 >卫生保健>疾病预防>详细内容

疾病预防

【疾病预防】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预防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3-10 14:33:42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,其中,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原体,对婴幼儿、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构成威胁,尤其是对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来说造成的健康危害尤为明显。

 

1.传播和流行特点

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具有较强的传染性。传染源: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

传播方式: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,即通过感染者咳嗽、打喷嚏或说话时,病毒随飞沫进入空气中,被周围的人吸入;或者人们通过触摸感染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(如门把手、玩具、餐具等)再触摸自己的口、鼻或眼睛,就可能感染病毒。在温带地区包括我们江苏省,这个病毒有很典型的流行期,根据我省十多年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结果(江苏省2014-2023年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[J].中华流行病学杂志,2024,45(11): 1537-1543》)显示,我省的流行期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,流行高峰为12月至1月。

 

2.影响人群

RSV对所有人都有感染风险,人类2岁以内基本都感染过这个病毒,并且在一生中还会多次感染,但以下年龄段或特殊人群更容易感染且危害更为严重:

(1)婴幼儿

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,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。RSV感染婴幼儿常引起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,初期症状通常会出现发热、鼻塞、流涕等症状,持续2~4天,后续主要表现为咳嗽、喘息、严重者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,表现为呼吸费力、喂养困难等;婴儿期如果发生RSV严重感染,带来的肺功能受损可能长达数年,研究认为还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有关。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肺病的婴幼儿,感染和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高。

2老年人

65岁以上的老年人,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(如慢性阻塞性肺病)或免疫功能低下者,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。

(2)免疫力低下和有严重基础疾病人群

包括接受器官移植、化疗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,感染后症状可能更严重。哮喘、糖尿病、心脏病患者,感染后基础疾病可能加重。

 

3.预防胜于治疗

由于RSV感染后尚无特效药物,多采取对症治疗,所以该病的预防尤为重要。目前,国内已有获批上市的RSV长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,可提供特异性被动免疫防护,预防新生儿和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流行季节(当年11月至次年4月)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。在RSV高发季,家长可结合自身实际需求,尤其是早产儿、患有慢性肺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家长,建议及时咨询医生,通过接种相关抗体预防感染。

当然,除了特异性预防武器外,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措施,帮助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:

(1)勤洗手,保健康

病毒常常通过手部接触传播。勤洗手,用肥皂和清水洗手20秒以上,尤其是在咳嗽、打喷嚏、触摸公共物品后。如果没有条件洗手,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。

2戴口罩,阻飞沫

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或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时,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,降低感染风险。

3避免接触,护幼老

有感冒症状的人员尽量避免接触婴幼儿和老年人。密切接触、共用餐具等行为都可能传播病毒。

4清洁环境,常通风

定期清洁家居环境,尤其是门把手、桌面等高频接触区域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每天开窗通风,减少病毒滞留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